【引言】寺廟點燈祈福儀式?寺廟點燈祈福詞?攻略全面整理,獲取風水攻略“寺廟點燈祈福儀式”的內容如下:
本文目錄一覽:
正月十五點燈有什么講究 點燈敬佛為傳統禮儀
元宵節點燈的寓意
燈火就是枝枯光明,象征著希望,可以驅散黑暗。因此人們常常在正月十五傍晚暗下來時點亮門口的小燈籠,一方面作照明用,另一方面就是驅散黑暗中的災邪,以達到驅邪化煞的的目的。除此之外點燈還有祈福的寓意,正月十五大多懸掛的燈籠都是紅燈籠,一方面是因為紅色的燈籠看上去十分亮眼,另一方面是因為紅色是非常吉利喜慶的顏色,在正月十五懸掛的時候往往有著祈福平安、祈福順心如意等等含義,所以正月十五掛燈籠也寓意著祈福平安。元宵節點燈因為歷史悠久且我國地域遼闊,所以會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寓意,但萬變不離其宗,這是祈求平安順遂。
點燈習俗由來
元宵節點燈習俗由來已久,而且有非常多的版本,其中流傳甚廣的是興于東漢明帝時。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正月察搭派十五如何布置點燈
不同的習俗都會有不同的規矩,正月十五如何敗賀點燈也是有講究的,不同燈所包含的寓意不同,什么燈放在什么位置也會有說道。十二蓮燈要放在天地龕下;上房的梯子上放燈可照亮臺階,步步高升,整個房頂轉圈要擺成方形,其意是有規矩才成方圓;院子中央要將五盞燈放在一塊成為圓形叫五谷金心燈、五谷豐登,舉家團圓之意。雖然現在元宵節點燈習俗比較簡化了,但是我們該開燈的地方還是要開著哦。
寺廟祈福有什么講究
寺廟祈福的講究:
1、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2、燒香的話,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3、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巧閉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
燒香時,先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
4、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老寬碧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5、把開光的物品和侍舉寫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記不住生辰八字可不寫)的紙用紅紙或紅錦囊包好,遞上隨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數字相關),請大師幫忙開光。
去寺院許愿是怎樣的流程?
話說去寺中許愿是心誠則靈,但是有些小小的規矩還是知道為好,祝大家早日實現許下的愿望。=================================一、寺廟進門寺廟建筑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
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商務人員進門只能走左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天子、宰相、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同時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不能踩踏)之上。而登臨第1和第6個臺階的行禮意味著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二、拜佛許愿原則拜佛前,先要凈(洗)手。
香不能叫“買”叫“請”。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右手不凈,普通人殺生大多用右手)。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先燒香再叩頭。
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
上香以3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香入香爐時應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姿勢: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注意,這個雙掌合十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別提醒:許愿一次只能許一個愿,千萬不要貪心許很多愿哦,切記!三、上香原則1。
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2。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3。安置胸前,香派族燃頭平對塵虛菩薩圣像;4。再舉香齊眉;5。之后,放下如第3動作;6。開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第二支香插右邊。
第三支香插左邊。上完香后,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如果是上環香,就要以點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兩頭,時,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前后放進香爐;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樣。
觀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燒香就是供養,燒檀香最好!四、燒香注意事項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1、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2、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穗賀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3、上香時先上香后禮拜,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后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
4、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愿,然后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5、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拜完后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6、提醒:女性朋友來例假時候千萬不要去上香,切記。7、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
8、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商務人士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9、心要虔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
不可以隨口胡亂許愿,因為許愿一定要還愿的;如果沒把握做到,就千萬別許愿。不要隨口許諾給佛什么供養,然后又拋到腦后。所謂做人應該有言必踐吧。10、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不要跨過蒲團,因為會給人一種不莊嚴的感覺,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
11、許愿是要還愿的,如果沒許愿光是拜,就不用
西藏燃燈節俗家怎么點燈?
西藏燃燈節,俗家點燈一般都是在窗臺上點放酥油燈。
在藏傳佛教中,燈供和火供具有與施舍一樣的功德。點燃一盞酥油燈,也就點燃了自己內心的智慧。佛教密宗有“五供”:涂香、供花、燒香、飯食、閉脊燈明。“火供儀軌”的精神意義,可以用一句藏族的古話來理解,“如果不能完全舍棄自我,就超越不了無盡的苦難。同樣,不點燃熊熊烈火,就無法中斷一切煎熬”。
據說,“元宵燈會”也與“點燈供佛得果報”的佛教教義有關。東漢明帝(公元58至75年)聽說西方有神,其名為“佛”,就在公元64年,派蔡愔等人西去尋訪佛法。
3年后,蔡愔回到洛陽時,正值元宵節將近,他就告訴漢明帝,摩揭陀國(中印度之古國,位于今南比哈爾地方)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都集中起來瞻仰佛祖舍利、參拜佛祖、點燈敬佛。于是明帝下令,在宮中和寺廟里,點燈敬佛。士族庶民也爭相仿效,逐漸演變成了“元宵燈會”這一習俗。
世界各地各民族,幾乎都有“燈節”。比如,印度有古老的“排燈節”,時間在每年印度舊歷的最后一天(一般在公歷10月或11月),相當于中國的除夕夜。泰國在每年雨季之后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要歡度“水燈節”,在河面或湖面上放水燈,祈求幸福,寄托心愿。
12月1日(藏歷螞或10月25日)是藏傳佛教一年一度的傳統宗教節日“燃燈節”。是夜,八廓街人山人海,轉經人川流不息。
燃燈節—紀念宗喀巴大師
燃燈節,藏語音譯“噶登阿曲”,意為“五供”。據說,1419年藏歷10月25日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成佛的日子,為紀念大師,這一天被定為燃燈節。
這一天,各大小寺廟、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內外的神壇上、家中的經堂里,點酥油燈,晝夜不滅。信眾們舉行誦經、磕頭,燈供儀式等祭祀活動,祭祀宗喀巴大師并祈愿大師賜與善良的人們以聰慧、平安、吉祥、幸福。
燃燈節在紀念宗喀巴大師之外,也被加入了許多超度亡靈、祈福納祥的內容。傳說,宗喀巴大師圓寂時,他的兩大弟子之一的克珠杰·格勒巴桑(后被追認為第一世班禪)正在后藏的日喀則。聽說這一消息后,克珠杰就在牛蹄殼中加入一些不帶腥味的牲畜脂肪油,點上祭燈供奉。
藏歷10月的時候,藏地牧區正在秋宰,克珠杰的做法不僅為了祭祀宗喀巴大師,也是為了讓被宰殺的牲畜亡靈得到超度升天,或者免于投生為“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所以后來燃燈節的晚上,僧人們除了在寺院屋頂點轎物滲上數百盞供燈,還要念經祈禱眾生來世投生為“三善趣”(天神、阿修羅、人)。
塔爾寺點燈祈福在哪個殿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圣地,位于中國青或粗海省西寧市城西區西北角。在塔爾寺內,點燈祈福可以選擇在各個佛殿中,比較常見的有八角寶殿和大經殿。
八角寶殿是塔爾寺內最重要的經殿之一,內部供奉有觀音、阿彌陀佛升悄等諸多佛菩薩。
大經殿則是塔爾寺的主殿,正中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其吵團渣他殿內供奉的諸多佛菩薩的光芒都是由這里散發而出。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每個殿宇在開放參觀的時間也是有所不同的,具體點燈祈福所在的殿宇要以當天實際情況和塔爾寺工作人員的指引為準。
點燈籠祈福是什么節日?
其實燈籠在很多節日都會用到,因為燈籠代表得意義很氏宏通用
一、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
二、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于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殲擾冊彩龍兆李局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總結】寺廟點燈祈福儀式?寺廟點燈祈福詞?的問題有了答案,更多關于“寺廟點燈祈福詞”的攻略關注我們:http://www.zbbsyl.com/
標簽: 寺廟點燈祈福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