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南京古高座寺點燈祈福?南京最高的寺廟?老司機告訴你,攻略往下看“南京古高座寺點燈祈福”的內容如下:
本文目錄一覽:
南京雨花臺的詳細資料
[編輯本段]簡介
南京雨花臺風景名勝區位于南京市中華門城堡南。它的核心部分是雨花臺,雨花臺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臺狀,由3個山崗組成。東崗又稱梅崗,中崗也稱鳳臺崗,西崗延伸至安德門外,無別名。雨花臺是革命烈士殉難處,在這里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
高座寺的歷史沿革
據《金陵梵剎志》記載:東晉初(317~323),龜茲國沙門帛尸梨密多羅來建康,丞相王導拜其為師,親自為他駕牛車,稱“高座”法師。他在建康譯出《大孔雀明王神咒經》等密教經典,最早把密宗傳到南京,也是密宗第一次在中國傳播。傳說帛尸梨密多羅講經說法時坐在高處,尊稱“高座道人”,因以“高座”為寺名。另《同治上元志》說:“卒于梅岡,成帝于冢立高座寺。” 明朝洪武初年(1368~1398年)高座寺廢,后建筑也多毀于火。景泰四年(1453),禮部尚書胡瀅前來進香,規模尚存,但已破敗不堪。成化(1465~1487)年間,僧人照堂廣募錢財,到弘治元年(1488)臘月才正式動工修繕拓建,弘治九年(1496)十月完工,先后恢復了藥師、凈業兩大殿及東室、西堂、鐘鼓樓等。 1949年后,高座寺遺址曾先后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雨花臺烈士陵招待所、雨花石石苑等。但古高座寺的朱欄碧櫳、回廊庭院猶存,2002年重新修繕一新。高座寺厚重的人文內涵,永載典籍。歷朝高僧名士在此留下交游故事、各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誦詩詞歌賦,洇染了超塵脫俗的六朝煙水氣。
2011年9月,高座寺恢復對外開放,后因種種原因一度暫停宗教活動。
2015年初,經信眾舉薦,南京市佛教協會禮請靈谷寺監院靈山法師擔任高座寺住持,負責修繕高座寺,重續香火。完成了大雄寶殿、齋堂、大寮、念佛堂、客堂等建筑的修繕,多尊佛像已經到位,從山門往里,眼前呈現出明朗化的整體布局。
2015年7月9日下午,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馬榮恩、副秘書長曹重三在高座寺住持靈山法師陪同下查看了高座寺修葺情況。 馬榮恩勉勵靈山法師繼續努力,將高座寺建設成為一個正法久住、精進修行的弘法道場,廣種福田,普利眾生。
有關于南京雨花臺曾經發生的歷史故事
雨花臺,位于中華門外雨花路南端,是一處悼念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參觀游覽勝地。
【雨花臺的成因—雨花臺的歷史傳說—雨花石】
雨花臺屬丘陵地帶,最高海拔60米,占地面積113.7公頃。山崗頂部如平臺,布滿大大小小的礫石,它們都是在距今1200萬年到300萬年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早期,由長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從安徽貴池以遠的中下游搬運而來的,途經磨擦水蝕等天然加工,磨去了棱角,有的滾圓如卵,有的扁如圓餅。這些礫石主要由石英巖、石英砂巖、硅質灰巖等一類堅硬巖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類礦物質組成,由于所含礦物質成分不同,呈現出各種美麗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黃、深黃、紅色、綠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為透明或半透明狀,更顯晶瑩光澤,被稱為“雨花瑪瑙”。
因雨花臺產雨花寶石,古人將這一帶山崗稱為“聚寶山”和“瑪瑙崗”,孫吳時還稱其為“石子崗”。至于雨花臺的來歷,還有傳說: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時,有位叫云光法師的和尚,曾在崗上的高座寺講經說法。他的一片誠心感動蒼天,頓時落花如雨,變成寶石,于是人們就把這里稱為雨花臺。明、清時期,這里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為江南登高覽勝的佳地。
雨花石因為色彩艷麗,又有各種生動形象的山水、花鳥、魚蟲、奇花異卉等圖案,形狀也豐富多樣,有球狀、餅狀、卵狀、核桃狀等,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常被用作案頭、茶幾、書架上的擺設;大塊的雨花石經加工后,還可成為項鏈、雞心、領帶結等“雨花石巧件”。其實早在5000多年前,當地已開始將雨花石作為裝飾品了。在鼓樓北陰陽營的氏族公共葬地,發現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我國著名的現代畫家徐悲鴻、敬愛的周總理也都曾對雨花石情有獨鐘。
【陵園廣場—烈士雕塑群像】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南京成為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在22年的法西斯獨裁統治時期,在雨花臺殘酷殺害了十多萬名共產黨員和各界愛國志士,雨花臺的每一塊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鮮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著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國成立后,南京人民為緬懷先烈,在雨花臺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等,使這里成為人們瞻仰革命烈士的紀念地。
烈士陵園北側建有高約11.7米的花崗石陵門,隱含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之意。門內為陵園廣場,廣場周圍種滿了青松翠柏和名貴花木。廣場南端矗立著一座巨型烈士群像雕塑,令人肅然起敬。這座雕塑于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塊花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寬14.2米,厚5.5米,重達1374噸,生動地展現了黨的工作者、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戰士、學生和報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義前不屈的光輝形象。他們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鎮定自若,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咬牙切齒,栩栩如生,神態逼異,充分表現了革命志士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
雕塑后面是當年國民黨殺害烈士的刑場之一,稱為“北殉難處”,在中臺崗的東、西兩側,還有“西殉難處”和“東殉難處”。據統計,在22年的國民黨統治時期,從全國各地被捕后押解到南京,在這里被殺害的愛國志士多達十萬之眾,其中有輝代英、鄧中夏、羅登賢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有領導江蘇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候紹裘、張應春、許金遠、陳振等中共黨員,有蘇北聯軍抗日縱隊司令兼參謀長盧志英,有前南京市委書記孫律川,還有年僅17歲的曉莊師范革命學生沈云樓和郭鳳韶,及湖南韶山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毛福軒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
雨花臺主峰峰頂平臺上聳立的是烈士紀念碑,原碑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集毛主席書跡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由鄧小平題寫。
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雨花臺任家山上,是由原來的安隱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對外開放,1983年重建,為兩層白色古典式建筑,館名由鄧小平題寫。館內收集了1000萬字史料和1500件實物,展示了輝代英、鄧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遺作和輔助材料800多件。
今天,當我們踏著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陵園上地,憑吊為革命捐軀的先烈們時,革命先烈那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地為革命理想而奮斗。
南京有那些寺廟啊,請羅列一下包括地址
無想禪寺
無想禪寺在南京市溧水縣南7.5公里無想山
弘覺寺塔
弘覺寺塔在牛首山東峰南坡
上國安寺
上國安寺位于南京市江寧區陶吳鎮
幽棲寺
幽棲寺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的南麓
保圣寺塔
位于高淳東郊龍城山上的保圣寺塔
彰教寺
彰教寺位于高淳縣鳳山韓村鎮北
定山寺
定山寺位于今浦口大頂山獅子峰下
觀音庵
觀音庵在南京市浦口區珠江鎮求雨山
云居寺
云居寺在江寧區淳化青龍山
真如禪寺
真如禪寺在南京市高淳縣東南的游子山中
兜率寺
在今天浦口區的西華峰與蓮花峰之間,有五座山峰形如一尊臥地雄獅此即時獅子嶺
弘德寺
弘德寺在南京市浦口區珠江鎮求雨山東麓
極樂寺
極樂寺在南京市浦口區珠江鎮白馬村
明因寺
明因寺在浦口區橋林鎮東北的烏龍山下
七佛寺
七佛寺位于南京市浦口區老山林場
松筠庵
松筠庵在南京市浦口區石橋鎮高廟村
祥云庵
祥云庵在南京市浦口區石橋鎮王村村橋面組
金粟庵
金粟庵在南京中華門西,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龍泉寺
龍泉寺位于鐵心橋鎮高家庫村
普德寺
普德寺在雨花臺西北方向的普德村,今南京金陵橡膠廠內
華嚴寺
華嚴寺位于南京安德門外小行的華嚴村
棲霞寺
齊梁古剎棲霞寺在南京城東二十二公里的攝山,因為有了棲霞寺,所以又稱棲霞山
地藏寺
地藏寺在南京市下關獅子山風景區北山坡
雞鳴寺
雞鳴寺位于城北雞鳴山東麓
高座寺
高座寺位于南京城南中華門外的雨花臺。始建于東晉初年,原名為“甘露寺”。
永慶寺 和紫竹林禪寺
永慶寺位于南京城內五臺山東側
高座寺詳細資料大全
高座寺位于南京市雨花臺區雨花臺風景名勝區內,是一座晉朝名剎,迄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歷代高僧輩出,文人墨客遍達十方,帛尸梨蜜多羅、云光法師、寶志禪師等皆與寺廟結下過深厚善緣。
高座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年間(307~313年),初名甘露寺,得名于西晉(265~316)年間的甘露井,因水質清純甘甜,被譽為“甘露”。幽然靜臥的古井上建有八角亭,秀逸空靈,古樸典雅,至今仍在寺北面拱門外。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高座寺 地理位置 :南京市雨花臺區雨花臺風景名勝區內 開放時間 :8:00至17:0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妙高莊嚴殿、甘露井 始建時間 :西晉永嘉年間 現任住持 :靈山法師 歷史沿革,相關詩歌, 歷史沿革 據《金陵梵剎志》記載:東晉初(317~323年),龜茲國沙門帛尸梨密多羅來建康,丞相王導拜其為師,親自為他駕牛車,稱“高座”法師。他在建康譯出《大孔雀明王神咒經》等密教經典,最早把密宗傳到南京,也是密宗第一次在中國傳播。傳說帛尸梨密多羅講經說法時坐在高處,尊稱“高座道人”,因以“高座”為寺名。另《同治上元志》說:“卒于梅岡,成帝于冢立高座寺。” 明朝洪武初年(1368~1398年)高座寺廢,后建筑也多毀于火。 明朝景泰四年(1453年),禮部尚書胡瀅前來進香,規模尚存,但已破敗不堪。成化年間(1465~1487年),僧人照堂廣募錢財,到弘治元年(1488年)臘月才正式動工修繕拓建,弘治九年(1496年)十月完工,先后恢復了藥師、凈業兩大殿及東室、西堂、鐘鼓樓等。 1949年后,高座寺遺址曾先后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雨花臺烈士陵招待所、雨花石石苑等。但古高座寺的朱欄碧櫳、回廊庭院猶存,2002年重新修繕一新。高座寺厚重的人文內涵,永載典籍。歷朝高僧名士在此留下交游故事、各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誦詩詞歌賦,洇染了超塵脫俗的六朝煙水氣。 2011年9月,高座寺恢復對外開放,后因種種原因一度暫停宗教活動。 2015年初,經信眾舉薦,南京市佛教協會禮請靈谷寺監院靈山法師擔任高座寺住持,負責修繕高座寺,重續香火。完成了大雄寶殿、齋堂、大寮、念佛堂、客堂等建筑的修繕,多尊佛像已經到位,從山門往里,眼前呈現出明朗化的整體布局。 2015年7月9日下午,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馬榮恩、副秘書長曹重三在高座寺住持靈山法師陪同下查看了高座寺修葺情況。 馬榮恩勉勵靈山法師繼續努力,將高座寺建設成為一個正法久住、精進修行的弘法道場,廣種福田,普利眾生。 相關詩歌 念奴嬌·高座寺 暮云明滅,望破樓隱隱,臥鐘殘院。院外青山千萬疊,階下流泉清淺。 鴉噪松廊,鼠翻經匣,僧與孤云遠。空梁蛇脫,舊巢無復歸燕。 可憐六代興亡,生公寶志,絕不關恩怨。手種菩提心劍戟,先墮釋迦輪轉。 青史譏彈,傳燈笑柄,枉作騎墻漢。恒沙無量,人間劫數自短。 雨入高座寺 選自《王漁洋詩鈔》 山雨滴清曉,山僧人未開,六朝高座寺,千仞雨花臺。 近壑流清梵,長廊覆碧苔,偶然問禪窟,詎以鬭場來。
【回顧】南京古高座寺點燈祈福?南京最高的寺廟?看完已經懂了嗎,更多關于“南京最高的寺廟”的旅游關注我們:http://www.zbbsyl.com/
標簽: 南京古高座寺點燈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