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宗喀巴點燈祈福?宗喀巴大師祈禱文功德?有沒有人知道,網(wǎng)友解答“宗喀巴點燈祈福”的簡介如下:
本文目錄一覽:
- 1、蒙古族的獨特節(jié)日是什么
- 2、燃燈節(jié)的各地習俗
- 3、話說.昨天今天還是藏族這邊什么教派的燃燈節(jié)呢.點燈?
- 4、藏族點燈節(jié)是什么意思?
- 5、西藏燃燈節(jié)俗家怎么點燈?
蒙古族的獨特節(jié)日是什么
成吉思汗紀念節(jié)、那達慕大會、敖包節(jié)
1、成吉思汗紀念節(jié),按照蒙古族習俗,農歷三月十七日是紀念成吉思汗顯示卓越的軍事才華,建立赫赫戰(zhàn)功的日子。成吉思汗遺物蘇魯錠”(長矛)的祭奠儀式就在這天舉行。成吉思汗紀念節(jié)也叫祭祖節(jié),每年農歷六月二十日舉行,是紀念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節(jié)日。
2、那達慕大會是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jié)舉行。
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適應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
3、敖包節(jié)是蒙古族的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節(jié)日,每年七八月份,蒙古人常常歡聚一起,歡度此節(jié)日。喀納斯湖畔的敖包節(jié)圖瓦人,雖然是蒙古族的一個分支,但慶祝節(jié)日與蒙古族有所不同,當山花爛漫、青草覆蓋時,圖瓦人以家為單位,自備釀造的奶酒和烤肉聚集在一起,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體育活動之后,全村男女各分一堆,圍坐在一起,享用奶酒、烤肉等食品,歡度節(jié)日。
擴展資料:
敖包節(jié)的主要形式:
1、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薩滿教隆重的祭祀之一,也是蒙古族最為隆重熱烈而又普遍的祭祀活動,每年的農歷5月12、13日是牧民的祭敖包日。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勢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塊堆積而成,也有的用柳條圍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圓包狀或圓頂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桿或樹枝,上掛各色經(jīng)旗或綢布條。包內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數(shù)量不一。
2、先獻上哈達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誦經(jīng)祈禱,眾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塊或以柳條進行修補,并懸掛新的經(jīng)幡、五色綢布條等。
3、最后參加祭祀儀式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兩旺,并將帶來的牛奶、酒、奶油、點心、糖塊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將帶來的石頭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條、哈達、彩旗等將敖包裝飾一新。
4、祭典儀式結束后,舉行傳統(tǒng)的賽馬、射箭、投布魯、摔跤、唱歌、跳舞等文體活動。有的青年男女則偷偷從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傾訴衷腸,談情說愛,相約再見的時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蒙古族
百度百科-敖包節(jié)
燃燈節(jié)的各地習俗
在康定,人們將燃燈節(jié)稱之為元根燈會。相傳,坐落在城內的由后藏羅桑格勒等五僧所建的安覺寺竣工后,選擇燃燈節(jié)這天舉行開光典禮。當時所需千供(花、香、燈、水,食物等各滿千數(shù)的供品)的銅、銀質燈盞不夠,于是便將本地盛產的元根(蕪菁)中心剜空,插燈蕊,倒融酥,制成元根燈供佛,解了燃眉之急。當晚,佛殿內外的供桌上、門廊、墻角等皆布滿了元根燈。信徒們扶老攜幼,手提元根燈、供燈前來參加燈會。寺廟里外人山人海,觀燈、拜佛,熱鬧非凡。從此,康定燃燈節(jié)就被稱為元根燈會,成為沿襲至今的獨具康定特色的藏族傳統(tǒng)節(jié)日。
每年藏歷十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為主祭期,康定的幾座黃教寺院都舉行法會,擺酥油花,燃元根燈供佛。信徒們除在家供燈外,還登跑馬山,赴南無寺敬燈油。入夜后成群結隊涌向安覺寺,參加根燈會。
此夜,有的寺廟和家庭,還在佛像前供奉饃、糖、鮮果等五種供品,因此俗稱五供節(jié)。
康定城區(qū)燃燈節(jié),別有情趣的是,滿街的小孩子手提元根燈籠(把元根掏空、內點一枝短蠟燭)互相追逐嬉玩。為此當?shù)厝擞址Q元根會。 2008年(佛紀2552)5月2日至4日期間,為了慶賀佛祖誕辰(農歷4月8日佛誕節(jié))而舉辦的、韓國最大的傳統(tǒng)文化慶典之一的佛教“燃燈節(jié)”于在首爾曹溪寺前街和三成洞、鐘路一帶舉行。5月2日開始的以“燈”為主題的韓國傳統(tǒng)燈展將持續(xù)到5月12日,樸素雅致與華麗丹青相輝映的韓國傳統(tǒng)燈展將展出專業(yè)人士的作品和大賽獲獎作品等60余種。節(jié)前夜有全國各個寺院信眾組成的華麗的提燈行進活動和花冠舞等傳統(tǒng)演出活動。燃燈節(jié)期間,在曹溪寺前街設置的100多個帳篷里舉辦佛教文化交流活動,如傳統(tǒng)表演與民俗游戲、東南亞佛教國家的傳統(tǒng)演出、許愿卡填寫、蓮燈制作、品嘗寺院飲食、書畫雕刻與拓印大藏經(jīng)、丹青繪畫、慈善義賣等。
燃燈節(jié)的重要內容之一的提燈大游行,從東大門體育場出發(fā)到曹溪寺的穿著傳統(tǒng)服飾的5萬名提燈游行隊伍向游人展示塔燈、白大象燈、蓮花燈、龍燈等數(shù)百盞華麗的象征燈和10萬多盞燈火,將鐘路裝扮成燈的海洋。連續(xù)幾年被文化觀光部指定的燃燈節(jié)是外國人最喜歡的韓國傳統(tǒng)文化慶典,今年還將沿途給游人發(fā)放新制的燈讓游客加入到提燈游行隊伍當中,這樣整個街道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燈的海洋。目前有國際交流財團的自愿者和外交使節(jié)的家屬等很多國外游客正報名參加外國人燃燈制作大賽等項目,屆時去韓國旅游的游客也可以體驗到韓國獨特的佛教文化。
話說.昨天今天還是藏族這邊什么教派的燃燈節(jié)呢.點燈?
藏歷10月25日——燃燈節(jié),燃燈節(jié)藏語稱“噶登阿曲”,俗稱五供節(jié)。每年藏歷10月25日舉行,為期1至2天。是信仰藏傳佛教特別是格魯派信眾的傳統(tǒng)宗教節(jié)日。藏歷10月25日,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成佛的日子。為了紀念這位杰出的宗教領袖,藏區(qū)各黃教寺廟和信徒于藏歷10月25日,舉行誦經(jīng)、磕頭,燈供儀式等隆重的祭祀活動,祭祀宗喀巴大師和祈愿大師賜與善良的人們以吉祥幸福。 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頂均要點亮無數(shù)盞燈,在佛塔周圍、殿堂屋頂、窗臺、室內佛堂、佛龕、供桌等,凡能點燈的臺階上點一盞酥油供燈,佛堂內供一碗凈水,把佛塔、殿宇、佛堂、屋子照得燈火通明,虔誠誦經(jīng),紀念宗喀巴大師。特別是那些依山而建的大寺,遠遠眺望,那一盞排成一字形或寶塔形供燈猶如繁星落地,把夜空照得通亮。
藏族點燈節(jié)是什么意思?
你說的應該是燃燈節(jié)吧
燃燈節(jié)在藏語里稱之為“嘎燈啊曲”,源於紀念藏族思想家、哲學家、佛教改革家宗伽巴而形成的全家團圓的節(jié)日。
藏歷十月二十五日,是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成道圓寂的日子。僧俗教民通過點燃不息的酥油燈來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并以此頌颺佛法如光明火炬,永遠驅散黑暗、愚昧之功德。
在西藏,燃燈節(jié)創(chuàng)立較早,叫“浪麥”,意思是全世界都有佛法的火焰在照耀。屆時僧俗或在寺中、或在自家佛龕前點燃酥油供燈予以紀念。這個節(jié)日是全民性的,幾乎所有僧俗都會參與,盡其力量供獻。由於宗喀巴的兩名大弟子嘉央?yún)s杰和仙欽卻杰分別於十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圓寂,而第二世嘉木樣又是在十月二十七日圓寂的,所以,拉卜楞寺的燃燈節(jié)雖同樣從十月二十五日開始,但延續(xù)三天,表示對三位圣者的紀念。
西藏燃燈節(jié)俗家怎么點燈?
西藏燃燈節(jié),俗家點燈一般都是在窗臺上點放酥油燈。
在藏傳佛教中,燈供和火供具有與施舍一樣的功德。點燃一盞酥油燈,也就點燃了自己內心的智慧。佛教密宗有“五供”:涂香、供花、燒香、飯食、燈明。“火供儀軌”的精神意義,可以用一句藏族的古話來理解,“如果不能完全舍棄自我,就超越不了無盡的苦難。同樣,不點燃熊熊烈火,就無法中斷一切煎熬”。
據(jù)說,“元宵燈會”也與“點燈供佛得果報”的佛教教義有關。東漢明帝(公元58至75年)聽說西方有神,其名為“佛”,就在公元64年,派蔡愔等人西去尋訪佛法。
3年后,蔡愔回到洛陽時,正值元宵節(jié)將近,他就告訴漢明帝,摩揭陀國(中印度之古國,位于今南比哈爾地方)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都集中起來瞻仰佛祖舍利、參拜佛祖、點燈敬佛。于是明帝下令,在宮中和寺廟里,點燈敬佛。士族庶民也爭相仿效,逐漸演變成了“元宵燈會”這一習俗。
世界各地各民族,幾乎都有“燈節(jié)”。比如,印度有古老的“排燈節(jié)”,時間在每年印度舊歷的最后一天(一般在公歷10月或11月),相當于中國的除夕夜。泰國在每年雨季之后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要歡度“水燈節(jié)”,在河面或湖面上放水燈,祈求幸福,寄托心愿。
12月1日(藏歷10月25日)是藏傳佛教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宗教節(jié)日“燃燈節(jié)”。是夜,八廓街人山人海,轉經(jīng)人川流不息。
燃燈節(jié)—紀念宗喀巴大師
燃燈節(jié),藏語音譯“噶登阿曲”,意為“五供”。據(jù)說,1419年藏歷10月25日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成佛的日子,為紀念大師,這一天被定為燃燈節(jié)。
這一天,各大小寺廟、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內外的神壇上、家中的經(jīng)堂里,點酥油燈,晝夜不滅。信眾們舉行誦經(jīng)、磕頭,燈供儀式等祭祀活動,祭祀宗喀巴大師并祈愿大師賜與善良的人們以聰慧、平安、吉祥、幸福。
燃燈節(jié)在紀念宗喀巴大師之外,也被加入了許多超度亡靈、祈福納祥的內容。傳說,宗喀巴大師圓寂時,他的兩大弟子之一的克珠杰·格勒巴桑(后被追認為第一世班禪)正在后藏的日喀則。聽說這一消息后,克珠杰就在牛蹄殼中加入一些不帶腥味的牲畜脂肪油,點上祭燈供奉。
藏歷10月的時候,藏地牧區(qū)正在秋宰,克珠杰的做法不僅為了祭祀宗喀巴大師,也是為了讓被宰殺的牲畜亡靈得到超度升天,或者免于投生為“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所以后來燃燈節(jié)的晚上,僧人們除了在寺院屋頂點上數(shù)百盞供燈,還要念經(jīng)祈禱眾生來世投生為“三善趣”(天神、阿修羅、人)。
【概括】宗喀巴點燈祈福?宗喀巴大師祈禱文功德?如果有幫到你,記得關注我們:http://www.zbbsyl.com/ 了解更多“宗喀巴大師祈禱文功德”的內容。
標簽: 宗喀巴點燈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