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藏民點燈祈福的方法叫什么?藏民點燈祈福的方法叫什么來著?全網經典攻略,解決你的疑惑“藏民點燈祈福的方法叫什么”的內容如下:
本文目錄一覽:
農村點燈花有什么講究
點燈花---保定阜平春節習俗
北京保定一帶,春節多有捏燈花點燈花祈福的習俗。而燈花的燃放時間、疊制方法和使用材料等又因地而宜,各有不同。有一年在保定阜平過春節,于是對當地點燈花的習俗就有了一些了解。大概最初的燈花是用香油浸了放到燈碗里燃燒,所以叫燈花。現在當地點燈花的風俗還保留著,只是形式演變了不少。在這里,就我所知道,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當地燈花所用材料,為五色皺紋紙。計有紅、紫、黃、藍、綠等色。一般在除夕晚上,忙完年后,開始捏燈花。正月初一早晨天亮前點燈花。捏燈花前,先將五色紙裁成約15公分長5公分寬的長條,然后沿縱線對折。捏燈花之前,必須先洗手,以示尊敬。捏時,將五色紙纏于右手食指上,用左手捏住紙的兩端,擰上多半圈,就成為一個燈花。隨即用右手拇指將燈花打結處壓在食指上輕輕捏一下,將燈花定型。然后對著燈花輕輕吹口氣,再將之放入簸箕中。晚飯過后,一家人盤腿坐在炕上,邊捏燈花邊談論著去年得失明年生計,聊著不知從哪兒聽來的奇聞趣事,其樂也融融。
初一早晨,天還沒放亮,一家人就要起來點燈花了。這項活動一般由家中長輩女性(如奶奶、媽媽)主持,孩子們配合。預先準備一雙筷子(要求干凈干燥)、一支紅色蠟燭和一個瓷盤(亦要求干凈干燥)。先由奶奶(或媽媽)點燃蠟燭,交入孩子手中,總要再三叮嚀幾遍:“可不敢滅了!可不敢滅了!”于是,孩子們就小心翼翼地捧著那團圣火,跟著奶奶(或媽媽)開始點燈花。點燈花時,奶奶(或媽媽)用筷子從簸箕中夾起九朵燈花(因九為陽數),一般五色要全,在燭火上點起,必恭必敬地放到屋子的每個角落及屋中央。點起之后,大人孩子要一起輕聲念誦:“燈花明,燈花靈,照到哪里哪喜慶”等吉利的話,一直到燈花自然燃滅,再進行下一處。點燈花的順序,一般是從內到外。即先從臥室點起,再堂屋,再庭院水井等。不方便直接點放燈花的地方(如炕上等),就將點起的燈花放入干凈的瓷盤中,再將瓷盤放到要點燈花的位置。關鍵的原則在于要全,不落項。外面住宅地基的四角以及附屬建筑如廁所豬圈牛棚雞窩等處都要點燈花祈福。
點完燈花,才開始煮餃子。吃完早飯然后拜年。
題外:各地過春節的習俗當真是千差萬別,如八仙過海,各有各的一套。例如保定阜平從大年三十開始就一天吃兩頓飯,美其名曰:給游玩多留出點時間來。他們連年夜飯都不吃,更別提大年三十吃餃子了!不過那里拜年的習俗比較正常,比較人性化。初一去長輩家走動走動,道聲過年好,就過去了。不象冀中石家莊趙縣,大年初一拜年,必須磕頭。那一天,只要在村里任何地方(廁所除外,因地方太小,磕不下去)第一次碰上任何長輩,就得一個頭磕在地上,叫一聲:某某爺/某某叔/某某嬸,給您拜年了!男丁從七八歲就開始執行,一直磕到死。女丁免磕,直到嫁人。嫁人后隨老公磕去,不過還是有優惠政策:只磕婆家的,本家的免禮。她本家的慰問工作也得讓倒霉的老公去做。每每此時,直讓人后悔為何不能生為女兒身!所以,大年初一早晨穿新衣,往往沒有男丁的份。最起碼褲子要來一條有戰斗力的:總不能頭還沒磕完呢,就透亮了吧?也總不能新褲子穿第一天就退休了吧?誠如是,把你罵死的,不是老娘就是新娘,信不?爺們兒,大過年的,還是受點委屈,還穿咱的乞丐褲吧!
藏族 人在山上掛的彩旗是什么?
那藏語音譯叫“隆達”,翻成漢語叫經幡,風馬旗
風馬旗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習俗。我們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和藏族同胞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
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雍仲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 ? 。
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門首、繩索、族幢、樹枝上,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 成串成串拉掛在亭子和松樹間的彩旗,印滿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語、經文、佛像、吉祥物圖形。它們就是風靡藏區的“風馬旗”。
擴展資料:
制作方法
風馬旗材料
常見的風馬旗多由布制成,也有用麻紗、絲綢及土紙的。風馬有方形、角形、條形等,通常為10-60厘米不等的長開或正方形。風馬小可到一條一縷,大可到整匹整幅的棉布,或串掛于繩,或隨意拋灑。勁風吹拂之時,成片成串的風馬在藍空、雪山及明湖的背景中漫天飛舞。
顏色
風馬旗的顏色分白、黃、紅、綠、藍五種。民謠中唱道:黃幡象征自現蓮,紅幡象征雨調和,青幡象征后裔長;紅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紅幡插在屋頂上,如紅火永興旺……布的顏色在這里是有明確的寓意的,即所謂西赤、東青、南黃、北綠的宇宙四方之說。
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純潔善良,紅色興旺剛猛,綠色陰柔平和,黃色仁慈博才,藍色勇敢機智。
因為色彩的象征涵義,故而農家過年在房頂換插五色經幡時,也有搞得十分簡化的,僅在一根分叉很多的樹枝上,從上到下分色系掛單色布片,布片上并不印上圖像,一種色布橫著排列系掛五片。故而五色風馬經幡,是完全表征著天地萬物眾神。五色彩箭、五色空行母、五色毛線和四色護法神等,都與此種象征意義有關。
圖案
常見風馬旗的圖案中心大都為一匹矯健寶馬,馬背上馱著燃著火焰的佛法僧三寶。四角環刻著可以排除消極影響的四尊保護神,它們是象征深刻圓滿的金翅鳥,象征穿透力的龍,象征警戒狀態的老虎和象征勝利的獅子。
這種構圖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環往復、生命經久不息。另還有佛像、八寶吉祥和佛經等圖案,它們大多由木刻雕版印成,但也有用石刻版和金屬刻版的。
雍仲本教認為:風馬中的五種動物象征人類的五種組成部分,即馬象征靈魂(或吉祥),鵬象征生命力,虎象征身體,龍象征繁榮,獅象征命運。一段或一句經咒散置其間,圖與文相映成趣。
印制
拉薩附近的幾家傳統作坊和寺院、后藏日喀則以及康區德格是風馬旗的三大雕版印制中心。一塊風馬旗版雕刻完畢(以木質版居多,也有石刻版和金屬版)即分別印刷于白、黃、紅、綠、藍等各色布面上,一面面風馬旗隨即誕生了。
風馬旗的印制過程并不復雜,但卻是充滿宗教嚴肅感的。如所用的布、紙、油墨(前后藏地區喜用黑色油墨)必須潔凈,木版用過一次必須經過熏桑方可再用,工匠亦應于工作前焚香凈手頌經,并應盡量選擇朝東南方向的房屋做工作間,否則就會減損風馬旗的神圣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風馬旗
正月十五點燈有什么講究 點燈敬佛為傳統禮儀
元宵節點燈的寓意
燈火就是光明,象征著希望,可以驅散黑暗。因此人們常常在正月十五傍晚暗下來時點亮門口的小燈籠,一方面作照明用,另一方面就是驅散黑暗中的災邪,以達到驅邪化煞的的目的。除此之外點燈還有祈福的寓意,正月十五大多懸掛的燈籠都是紅燈籠,一方面是因為紅色的燈籠看上去十分亮眼,另一方面是因為紅色是非常吉利喜慶的顏色,在正月十五懸掛的時候往往有著祈福平安、祈福順心如意等等含義,所以正月十五掛燈籠也寓意著祈福平安。元宵節點燈因為歷史悠久且我國地域遼闊,所以會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寓意,但萬變不離其宗,這是祈求平安順遂。
點燈習俗由來
元宵節點燈習俗由來已久,而且有非常多的版本,其中流傳甚廣的是興于東漢明帝時。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正月十五如何布置點燈
不同的習俗都會有不同的規矩,正月十五如何點燈也是有講究的,不同燈所包含的寓意不同,什么燈放在什么位置也會有說道。十二蓮燈要放在天地龕下;上房的梯子上放燈可照亮臺階,步步高升,整個房頂轉圈要擺成方形,其意是有規矩才成方圓;院子中央要將五盞燈放在一塊成為圓形叫五谷金心燈、五谷豐登,舉家團圓之意。雖然現在元宵節點燈習俗比較簡化了,但是我們該開燈的地方還是要開著哦。
藏族人民不離手的轉經筒,究竟每天都在轉什么?
藏族人民不離手的轉經筒是藏族的信仰文化,每天轉轉經筒也是為了祈福。
轉經筒是藏族人民獨有的祈福方式之一,除此之外,藏族人民還用轉神山、拜神湖等獨特的方式來達到祈福的作用。轉經筒這種祈福方式最早是由象雄雍仲苯教傳出來的,象雄是曾經在西藏高原雄霸多年的一個部落,轉經筒就是在象雄部落統領西藏高原時期傳出來的祈福方式。
現如今我們看到的轉經筒一共有兩種,第一種就是我們在西藏的大街上就能看到的,藏族人們手中拿著不停轉動的轉經筒,這種轉經筒被稱作是“手搖式轉經筒”,這幾乎是每一個藏族人民都有的;而另一種就是在西藏的寺廟里才會有的,被固定在輪架上的轉經筒,這種轉經筒通常是藏族人民前往寺廟祈福的時候才會去轉的,而且這種轉經筒還有特定的方式方法,那就是必須要用右手轉動,且要按照順時針方向去轉動,轉動的時候還要虔誠地念“嗡嘛呢叭咩哞”。
在轉經筒的內部,還藏著一個藏族文化的秘密;那就是在每一個轉經筒中都會有一張寫滿藏族文字的經文,每次轉動都相當于是把經文的內容誦讀了一遍;但是藏族人民這么做并不是為了方便,而是因為在象雄部落統治西藏高原的時候,其實很多藏族人民并不認識字,于是才將用藏語抄寫的經文放在轉經筒中,以起到誦讀經文祈求福氣的目的。
轉經筒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藏族人民的特色文化了,每一次轉動轉經筒,對藏族人民來說,都是在與他們信仰的神佛進行一次虔誠又美好的交流。
五臺山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 ?
1、上香時先上香后禮拜,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后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愿,然后三拜。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拜完后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
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女人月事來的時候不要去上香。
2、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燒一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
3、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的;進入殿門里,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
盡量不要走中間,都盡量應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進去時盡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不要用手指點佛像講不敬的話語。
4、別求發財,佛不是保佑你發財的。可以求平安,求健康順遂。
不要隨口許諾給佛什么供養,然后又拋到腦后。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不要跨過蒲團,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
5、不要不經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
不要在寺院吃葷食。寺院通常有經書贈送的,不要忘了請幾本,世間之物還有什么比經書更珍貴的。
6、法器:寺中鐘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
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已后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完,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7、對寺廟的僧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
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于胸前、頭略低。
8、與僧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游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
【概述】藏民點燈祈福的方法叫什么?藏民點燈祈福的方法叫什么來著?還有不懂的可以聯系客服,更多“藏民點燈祈福的方法叫什么來著”的攻略關注我們:http://www.zbbsyl.com/
標簽: 藏民點燈祈福的方法叫什么